“互聯網+”的機會在哪里?

“互聯網+”整體上是70%在線下,30%在線上,而O2O時代做B端平臺業務的會活下來,升級成 “互聯網+”。
未來“互聯網+”會在電影,音樂,體育,O2O(吃喝玩樂的“互聯網+”升級)領域發揮重要的作用,O2O的B2C業務是“互聯網+”的一個重要方向。子超在《6天30億:中國“互聯網+”電影產業還有那些問題和機會?》一文中提出了“互聯網+”電影產業的問題與機會,以及未來電影領域的未來發展趨勢。
“互聯網+” 電影并不是電影產業的一次簡單的互聯網融合,比如樂視影業的自制劇《太子妃升職記》每一集的時間長度在20分鐘左右,完全符合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碎片化視頻的觀看習慣,這種創新完全是從消費場景的創新切入,是完全從電影產業本身去互聯網化顛覆的,這也是“互聯網+”最核心的競爭力所在。像“互聯網+”體育領域則是一種從無到有的機遇,在此之前由于傳統體育體制的原因,體育產業的很多方面并未對外放開,樂視體育就是在這種條件下野蠻成長的。
音樂領域則是更多的把握了新的場景體驗,比如唱吧的KTV實體店則是將C2C的社群娛樂搬到了線下部分,為用戶的K歌場景體驗打造更好的極致體驗和增值服務。像線下的智能停車場ETCP,則圍繞著多個行業的跨界展開,通過“互聯網+”停車來完成用戶線上線下的服務的打通,通過停車費的預存,來完成互聯網金融和汽車后市場的服務,其本質上還是大數據服務的公司。
在O2O的B2C領域,比如美業的InNail公司,不只是有美甲,美睫和手足護理服務,實際上本質是大健康領域的服務。相比較河貍家則無法通過C2C模式來完成用戶的大健康數據的積累和沉淀,更無法通過先進的儀器來為用戶做深度的健康服務。此外InNail還通過“互聯網+”打造了個性化的場景服務,比如媽媽陪孩子游泳的時候線上預約美甲,InNail會和游泳池共同打造深度的場景體驗區。
2016年的最大風口是“互聯網+”,經歷了O2O的洗禮,B2C服務的全線崛起??缃缗c場景打造的極致體驗,從0到1的產業開放,都將在這一年集體爆發,“互聯網+”比O2O更加接地氣,更具有完整的商業模式和極致體驗。如今已經有很多傳統的產業,BAT已經開始介入其中,甚至樂視和360都早已開始了布局,相比較這些互聯網公司所進入的產業,生活服務消費領域的B2C模式,將會有更多留給創業者們的想象和發揮空間,這些也正是創業者們的機會所在。